母嬰連結太差 4撇步甩產後憂鬱

北 市衛生局為瞭解北市孕產期婦女的心理衛生概況,與中山醫學大學合作,針對北市55家產後護理機構,總計1,051名30至39歲的已婚產婦,進行產後憂鬱 心理狀況調查,結果顯示,有憂鬱現象者佔16.1%,同時發現「母嬰連結」較低者,如「未預期懷孕」、「新生兒性別不符期待」等,較易導致憂鬱。(影音/ 攝影記者賴羿舟)



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謝佩玲指出,有高達80%的婦女在生產後都會有輕微的產後憂鬱症狀。但大多數的婦女都會在2-3週後痊癒。但仍有約10%的產婦會出現重度憂鬱症狀。

母嬰連結 憂鬱新指標

這次臨床調查發現,「母嬰連結」與產婦憂鬱有直接關連,包括有「與婆家關係普通」、「未預期懷孕」、「對新生兒的性別感到失望」、「首次生產」、「新生兒體重偏低」及「沒有母嬰同室」等因素。其中「母嬰連結」較低者,較容易導致憂鬱。

所謂「母嬰連結」是指母親與新生兒互動關係,包括親子互動、語言、肢體行為,以及眼神交往等,發現「母嬰連結」較低者,較易有產後憂鬱情緒產生,同時產後憂鬱症可能會削弱嬰兒跟母親的親密關係(依附關係),造成行為問題,甚至影響嬰兒的認知能力。



產後憂鬱 需大家來關心

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杜仲傑副處長強調,婦女在懷孕時,雌激素升高,孩子出生後,雌激素迅速下降。產後期間是身體產生巨大變化的時期。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婦女的心情和行為數天或數周。一般產後婦女依憂鬱程度可分為3類,分別如下:

1.心理:感到煩躁、易怒等情緒低落症狀之發生率約3成至8成。

2.情緒:患「產後憂鬱症」的產婦易對新生兒有負面想法、睡眠困擾且影響食慾,發生率為1成左右。

3.行為:「產後精神病」發生率較低,僅2%以下,但會出現妄想或幻覺、情緒失控,甚至做出傷害新生兒的舉動。

【防產後憂鬱 4大撇步】:

衛生局依據協助孕產期婦女的經驗,提領預防孕產期憂鬱症4大撇步:

1.關愛自己最用心:調適與準備是絕對必要的。對於懷孕這件事情,家人的態度、自我的心理準備及期待的新生兒性別,都建議可以與先生跟家人有充分的分享與溝通;適度的寵愛自己與休息更是長期抗戰不可或缺的。

2.專業醫療最感心:在懷孕前或懷孕初期,充分地了解懷孕期、產檢醫療、生產方式等相關醫療資訊,都可以減少懷孕期的不安。如果在過程中,出現憂鬱情緒等徵兆,藉由個人諮商或是相關團體的支持與治療,也可以讓孕產期婦女不再孤單。

3.家人支持最窩心:說出育兒過程中的手忙腳亂與挫折不耐是必要的減輕心情壓力良方,千萬別將情緒隱藏起來,因為長期負向情緒的累積將導致嚴重的罪惡感與憂鬱情緒,同時,先生及親友對於產後媽媽的負向情緒也要保持體諒,並隨時共同分攤育兒的辛勞。

4.規律運動最開心:產前規律運動有助順產、產後規律運動則可回復產前美麗身材並有助心情愉悅,瑜珈老師唐幼馨分享產後瑜珈教學,有助產婦保持身心健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sa_iv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